2017年的跨境电商,既有鸡血,也有清凉!2016年已经远去,2017年围绕跨境电商会是阳光普照,还是乍暖还寒?是满汉全席,还是残羹寡汤?2017跨境电商情归何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古人给我们的经验之谈。跨境电商的兴起源于政府的进出口政策红利。经过一段红利期的发展,由于商品税率较传统一般贸易进口为低,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订单量不断增多。跨境电商的野蛮生长,一时间行业熔断哀嚎不断,让大家纷纷措手不及。传统零售商、海内外电商巨头、创业公司、物流服务商、供应链分销商纷纷入局,跑马圈地。
一、宏观环境解读
2014年到2017年,政策层面一直在释放跨境贸易利好。2014年7月,海关总署的《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和《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即业内熟知的“56号”和“57号”文接连出台,从政策层面上承认了跨境电子商务,也同时认可了业内通行的保税模式,此举被外界认为明确了对跨境电商的监管框架;此前“6+1”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开放给予了跨境电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即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购买的海外商品只需要缴纳行邮税,免去了一般进口贸易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二、用户需求潜力巨大
用户规模交易量迅速增长: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14年海淘人群1800万,成交规模1400亿,从百亿级市场步入千亿。预计在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和消费观念升级:中国中产阶级电商用户目前在5亿左右,消费升级需求旺盛,80、90后人群购买商品的关注点倾向于食品安全、品质优良、品类多样、价格合理等方面。
三、资本驱动,各路玩家即竞争又共生
从2014年10月起,各路玩家纷纷入局进口电商,部分大佬如京东、网易等,都将海购版块提升至重要战略地位;创业公司纷纷加紧融资步伐屯粮备战,跑在一线的几家如蜜芽、洋码头,后起之秀如小红书都已相继走到C轮千万美元级别融资阶段;海外电商如亚马逊逐步试水国内市场,上线海外购板块,利用国际化优势试图也来分一杯羹;物流供应链服务商纷纷发挥自身行业优势,不断畅通流程,优化供应链,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做好坚实后盾。在资本支持下,各路玩家棋逢对手,大佬小弟面对新兴市场都要从头摸索,既竞争又共生——一同培育推动市场向万亿级别进军。
但是,与跨境电商贸易迅猛发展并不匹配的是,物流已成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和最大痛点。
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商家及消费者对国际物流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传统的国际物流运输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滞后的国际物流已严重制约了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高效的国际物流模式是当前跨境电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现有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跨境电商物流体系中的问题,结合电商市场消费者基数庞大、配送地广、配送量大的特点,提出国际物流改革的模式及政策性建议。